0086-13124832882

新闻资讯

company news

九游会ag官方网站-九游会ag > 新闻资讯 > 可降解材料及可再生材料行业研究:绿色低碳材料带来行业新增长点

可降解材料及可再生材料行业研究:绿色低碳材料带来行业新增长点|公司动态|全自动包装机-九游会ag官方网站

  1、2022年度石油石化行业展望

  回顾过去一年的石油石化行业,在经历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后,原油以及 主要下游石化产品价格急剧下跌后呈现修复走势,目前已随全球宽松政策及疫情变化 震荡恢复至近年来的中枢价格水平之上。从传统大宗石化品的加工价差来看,以最典 型的两个产业链乙烯产业链与聚酯产业链为例,乙烯-石脑油价差与 px-石脑油价差 却仍然处于比较低迷的价差区间,远远落后于油价的恢复速度,这其中固然有价格从 上游向下游传导的滞后因素,更多的则体现出传统大宗石化品在需求端增速的疲弱; 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部分存在新兴需求的大宗化工品如 bdo 涨幅惊人,远超原油的 修复幅度,呈现供需两旺态势,石化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格局。

  随着新碳排放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 实现碳中和”的提出以及“禁塑令”等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的生效,给石油石化行业 的发展路径带来了巨大变化,其中尤以燃料领域和大宗材料领域影响最为显著。我们 去年的年度策略从石油石化行业中受政策直接影响的燃料领域着手,阐述了燃料清洁 化、低碳化需求下的天然气行业机会:中短期内,在能源结构中大幅提高天然气的比 重,替代煤炭等高碳燃料以降低碳排放;在远期,于使用过程中配合 ccus(碳捕获、 利用与封存)以及天然气制氢等手段,达成碳中和。在上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 径中,天然气的增量空间十分巨大。在过去一年中,天然气领域的投资机会已得到了 阶段性的验证,展望明年,我们将从石化大宗材料领域着手,阐述在新的政策环境下 绿色、低碳材料产业链上的发展前景与广阔空间。

  1.1 全球政策驱动可降解塑料高速成长

  由于普通塑料在生产、使用及废弃环节带来了持续的环境污染与较高的碳排放, 越来越与当下的环保政策与“双碳”目标相背离,因此急需相应的替代九游会ag的解决方案。可 降解塑料作为以解决塑料垃圾环境污染为主要目标的替代品进入人们视野,部分生物 基可降解塑料还兼具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优势。于是,在国内密集的禁塑令政策直 接驱动下,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在 2020 年末至 2021 年初集中下架,随后纸 吸管等替代品的性能短板让市场确定并接受了可降解塑料为最佳替代品,叠加国内外 政策的共振以及跨国大型企业在应对政策时的超前与超范围布局,进一步推动了可降 解塑料需求井喷。

  1.1.1 全球塑料废弃物危害日益增长

  从 1869 年世界第一块塑料——赛璐珞(硝化纤维塑料)诞生至今,塑料已发展 出包含五大通用塑料在内的 140 多种商业化的塑料品种,其中常用品种约有 30 多种。 同时,塑料产量的增长也十分可观,尤其是伴随着二战后石油化工工业的迅猛发展, 全球塑料产能从 1950 年的 170 万吨/年已增长至 2019 年的 3.68 亿吨/年,增长了 200 多倍,其增速远大于同时期内的全球 gdp(不变价)的增速。

  

  塑料诞生 150 多年来,理论上第一批塑料制品还需要至少额外 150 年才能完全 降解。在 1950~2015 这 65 年内,全球已经累计制造了约 83 亿吨的塑料,若堆在 平地上将构成一座 5680 米高的山峰,除了仍在最初使用状态的 25 亿吨之外,其余 58 亿吨已经进入废弃或循环使用:49 亿吨被填埋或遗弃,8 亿吨被焚烧,仅 1 亿吨 被回收利用后仍处于使用状态(3 亿吨被回收利用后再次遗弃),从比例来看,其实 绝大部分使用完后的塑料都被遗弃/填埋(84.5%)与焚烧(13.8%)了。若加上 2016-2019 的产量及对 2020-2021 的产量估算,至今总产量已超过 100 亿吨,其中 遗弃与填埋的总量约 62 亿吨。

  从塑料垃圾处理方式的占比来看,最初的塑料垃圾完全是用后即遗弃的处置方式, 1981 年开始用焚烧法处理一部分的塑料废弃物,再到 1988 年才开始回收部分塑料 垃圾进行再利用。近年塑料垃圾的焚烧与回收利用比例不断提升,至 2015 年,上述 两种处理方式占比分别达 25.5%与 19.5%,仍有半数以上塑料垃圾被遗弃(含填埋)。

  从塑料垃圾的回收占比来看,即便是环保理念最为普及、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实 施最久的欧盟,其 2015 年的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率也仅为 30.4%,同期全球回收利用 率更低,约为 19.5%。同时,即便是欧盟,其塑料垃圾产生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2018 年欧盟的塑料垃圾产生量环比增长率约 3.56%,同期全球塑料垃圾产量的 环比增速更高,达到 9.61%。同时虽然欧盟的塑料垃圾遗弃(含填埋)量自 2008 年 起开始下降,但其实出口至其他地区的塑料垃圾未纳入统计,全球的遗弃(含填埋) 量实际上仍然处于增长阶段。按陆地上的塑料自然降解周期看,目前被遗弃(含填埋) 的塑料垃圾几乎都处于降解过程中,其在环境中的每年的累积增量与遗弃量(含填埋) 相当,并处于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废弃物污染形势日趋严峻。

  

  塑料废弃后,留在陆地上的部分如塑料袋/塑料农膜等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 物根系生长,降低作物产量。根据研究,即便是破碎后形成的微塑料也会阻碍蚯蚓等 土壤生物的生长,生产塑料时加入的有毒助剂也会释放出来,进一步危害土壤生态系 统,使得土壤越来越板结、低产,威胁粮食安全。

  目前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进入海洋等水体的塑料废弃物,其被认为会形成微塑料, 带来更广泛深远的影响。据多个研究表明,摄入的微塑料会对生物的消化道造成不同 程度的损伤,影响某些生物的繁殖率和体内的酶活性。更重要的是,微塑料能吸附其 他污染物,例如能致癌的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以及内分泌干扰素 bpa 和各类农 药,被生物摄入后再释放到它们体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原则 上可以通过人类的胃肠系统转移到淋巴循环系统,通过胎盘被未出生的婴儿吸收,并 且可以通过肺部被人体吸收,最终造成免疫系统的反应,影响身体细胞健康。微塑料 对生态圈的全面影响尚在研究阶段,但上述阶段性的成果表明其危害或远大于人们现 阶段的认知。

  1.1.2 经过市场验证的可降解塑料是最佳替代方案

  由于国家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的政策即将于次年 落地,从 2020 年开始,多家品牌连锁饮品与饮食店集中下架了一次性塑料吸管、塑 料餐勺、塑料餐叉在内的一次性塑料餐具,转而更换为纸吸管、木质餐叉餐勺。在 2021 年元旦之后,下架现象迅速扩散至所有的连锁餐饮行业。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与反馈,消费者普遍反映纸吸管在内的替换用品使用体 验与此前相比差距过大。根据多家媒体对部分品牌使用的纸吸管进行仪器测评的结果 来看,参与测试的纸吸管均在受力承载(对应耐牙咬性能)方面表现令人失望,与普 通塑料或可降解塑料吸管比差距明显;在饮料中耐浸泡性能测试环节,所有纸吸管均 发生变形、发胀,体验更差的是,在实际使用尤其是在热饮中使用时,纸吸管除了软 化弯折外,部分甚至发生了解体,完全丧失了吸管的作用。

  除了吸管物理功能的降低,纸吸管在口感与合格率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收集 到的消费者反馈表明大部分纸质吸管口感有纸皮味,部分品牌存在明显酸涩味。

  

  其他替代品如木质餐具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消费者集中质疑木质餐勺的前端 部分弧度过于扁平,根本无法有效使用,并且部分产品有较重的木材味道影响口感。 用于替代一次性塑料袋的纸袋则存在安全隐患——遇到水特别是高温的水,纸袋的物 理性能将迅速降低,无法有效承载物体。某著名连锁餐饮品牌的纸质食品包装袋曾经 发生过热饮从底部掉出造成烫伤的新闻事件。

  商家在寻找新的吸管材料来替代不可降解塑料时,早期主要权衡因素是成本。通 过当时价格比较可知,塑料吸管单价只要 0.065 元/根左右,纸吸管的价格在 0.09~0.14 元左右,pla(聚乳酸)吸管达到 0.18~0.25 元/根。使用 pla 吸管,单 根成本比塑料吸管约高 0.15 元。根据奈雪的茶招股书所示,其 2018~2020q3 的单 店平均订单量约 608 单/日,按照每单 1 杯饮品的保守数据测算,再考虑 10%的损耗 率,则用 pla 吸管替换原有塑料吸管带来的单店月成本提升约为 3000 元,纸吸管 则只提升约 1000 元,全国 34 万家茶饮店的替换成本差价约合 81.6 亿元/年。

  随着纸吸管的投入使用,消费者开始不断反馈糟糕的使用体验和对门店运营方的 负面评价,部分消费者甚至因此降低了消费频次,同时,初期纸吸管及 pla 吸管供 应短缺带来的溢价在两者产能的快速提升后逐步平抑,且两者价差也随之降低,后期 pla 吸管与纸吸管单根价差已缩小至数分钱,最终商家考虑到对销售量的影响和成 本差距的缩小,用 pla 吸管替代纸吸管与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再有此前那么大的成本 阻力。

  

  同样的,在其余被政策禁止的一次性塑料餐具、餐盒、包装袋的替代材料上,可 降解塑料因为其性能十分接近原先的普通塑料,所以对消费者体验的影响是最小的。 无论是针对弧度过小的木质餐勺还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纸质食品包装袋,选用新一代的 可降解塑料来替代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

  随着市场在试错后确定了可降解塑料是对原来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最佳替代方 案,对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迅速井喷——位于江苏、浙江的几家塑料制品公司,春 节期间至今,产线基本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工人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甚至在 春节假期期间,厂内也会排满发货的卡车。下游需求的井喷对于上游的影响之一是可 降解塑料及其上游关键原材料均呈现暴涨,比较典型的是聚乳酸、pbat 及其上游原 材料 bdo 的价格。

  1.1.3 全球政策共振催生可降解塑料行业拐点

  我国早在 1999 年就出台了《国家经贸委发布(99)第 6 号令》,规定 2000 年底前 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2007 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 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后续,国内又出 台了在四个领域禁止、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包装等的《关于进一 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最终,在 2020 年 7 月,发改委等九部委重磅联合印 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同时在具体领域也相继推出了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细分 行业的对应办法。

  综合上述各法律法规,2021 年以下塑料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被禁止生产、销 售。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违规生产、销售国家禁限的塑料制品,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 吊销营业执照,并处以 1~10 万元罚款: 1、0.025 毫米的超薄塑料袋; 2、0.01 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3、不可降解一次性吸管(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除外); 4、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5、一次性塑料棉签; 6、含塑料微珠的日化品。

  以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地区更早意识到对于塑料废弃物等需要进行有效 的管理,因此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更早:在 1975 年,欧盟就出台对于废弃物进行规划 的法案,其后于 1994 年推出了包装法案,规定了对包括塑料在内的各物质的再循环 率以降低资源消耗。

  最近 10 多年来,欧盟为代表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出台了更多的政策与法规, 通过局部禁用、限用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引导公众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依 赖。这些法规大多为在消费端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法规,而其中影响较为深远 的是欧盟于 2020 年出台的将于 2021 年对一次性塑料包装征税每吨 800 欧元的法规 以及 2021 年直接禁用/限用数十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法规,两法规分别针对中上游和 下游,足以撼动行业供
虽然欧盟委员会于 2021 年 5 月 31 日 颁布的《关于一次性塑料制品(sup)的指南》未能及时更新此前对可降解塑料的归 类定义,但考虑到该领域极快的更新发展速度,欧盟委员会计划在 2022 年制定一个 明确的、适用于生物基塑料(bbp)、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bdcp)的政策 框架。

  大型企业,尤其是全球化运营的连锁企业在面临政策变化时为避免自身经营受到 负面影响,往往倾向于超前布局以应对预期中将要落地的变化,并且某些企业从预留 安全边际或提升企业声誉与品牌价值的角度出发,会超范围地执行政策法规所要求落实的行动。

  国际酒业巨头保乐力加在 2018 年即宣布在全球所有业务中将不再使用由不可降 解材料制成的塑料吸管及调酒棒。麦当劳在 2018 年 6 月即表示要推出纸吸管,称该 决定是为了更广泛进行环保而努力的一部分。星巴克在 2019 年 7 月即宣布,2020 年的时候全球范围内将会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改成纸质的吸管,国内超过 3600 家门 店也将会在同时期达到这一目标。百事可乐在 2019 年表示将摆脱一次性包装,使得 到 2025 年公司所有包装都将可回收、可堆肥或可降解。2020 年 8 月,奈雪的茶、 喜茶、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相继宣布,全国各店将全面或逐步用纸质或可降解吸管取 代塑料吸管。

  如果说茶饮品牌纷纷使用环保型的吸管代替一次性塑料吸管是政策驱动下避免 被吊销营业执照或罚款而不得已为之,那么替换并不在本次禁塑令覆盖范围内的一次 性塑料制品则更多体现了品牌的营销与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的考量: 提前实施规定一方面是提早推进并确保实施进度,以避免到期被处罚或被吊销营业执 照,另一方面企业在对消费者宣传自身的环保理念时也能借此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在当地的声誉与企业品牌价值。

  从海外到国内,再到地方,近年来针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限制政策密集出台, 管理标准日趋严格,逐步收紧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流通环节。从海内外政策端传递 到企业实施端,共振之下催生了可降解塑料行业的拐点,企业的超前布局与扩大化 的执行则进一步推动了拐点的提前到来。




网站地图